书馆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书馆 > 技术资料 > 相关课题

大直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施工

作者:赵万祥  发布:2025/2/17  浏览:
单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上海临港产业区重大项目配套给水管道工程(一标段)项目的定向钻施工。该工程具有管径大、距离长、穿越复杂地质等特点,水平定向钻施工经老芦公路—芦潮港—南芦公路,施工轴线穿越河道与市政道路。通过轴线预判监测、泥浆与工艺配合、严控管材焊接质量等措施顺利完工,且总体效果良好。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一些大直径、长距离的定向钻施工工艺施工经验。

1  工程概况

上海临港产业区重大项目配套给水管道工程(一标段)项目的定向钻施工,为穿越老芦公路—团芦港河—南芦公路的施工段(桩号M5+490~M6+180),穿越河道、市政道路、绿化带。采用单孔外径φ1000mmPE自来水管,总长690m。施工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平面图

穿越土层含填土、浜土、粉质黏土夹黏质粉土、黏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黏土、砂质粉土,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土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场地工程地质特征表

2  施工难点

2.1  轴线控制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该处地下管线复杂,部分输电线路、通信线路产生的磁场可能存在信号干扰,不利于钻头的准确定位。导向钻进时,因地表道路、河流地形限制,无法密集设置监测点,存在一些探测盲区。

2.2  孔洞坍塌风险问题

由于定向钻孔施工需要穿入穿出地表的松软土层,尤其是用大孔径定向钻时,洞口处不易成形,易塌方。在曲线段穿越不同土层的时候,容易夹泥夹砂。由于掘进钻头的摩擦阻力过小,不能完全平衡锤体前进时后座反作用力,降低了穿越成功的可能性,易造成塌孔、缩径。

2.3  焊接质量与成品质量控制问题

本工段管道全长690m,由9m长的单一管节依次熔接而成,接头处理不当直接影响整体质量。并且在回拖过程中,拖拉管线产生的摩擦力,随管径和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熔接不牢固会将管道拉断。需要采取措施减小阻力,确保成品质量,保证管线的顺利回拖。

3  主要施工措施

3.1  轴线控制

做好地下管线的勘查及校核,确保施工轴线不与其他管网冲突。如图1所示,导向孔自起始点向东钻进,先后横穿老芦公路(宽度35m)、团芦港河(宽度55m)、南芦公路(宽度52m),其余地面情况为市政绿化带(包含草坪及矮灌木丛)。对于穿越如路面、河道等无法实时监测的情况,把道路两侧人行道和河岸两端设置的监测点列为重点监测对象。本工段设置的常规监测点共9处,自始发井向西往接收井方向依次设置。如图1所示,在道路及河道两端各设有1处监测点(图1中老芦公路两侧设置②、③,团芦港河两岸设置④、⑤,南芦公路两侧设置⑦、⑧),其余3处监测点分别设置在靠近起、终点和施工中段(图1中①、⑥、⑨)。

钻机设置在老芦公路东侧向西钻进,定向钻机自带的控制台和钻头内安装的跟踪器、电子罗盘,实时掌握钻头的位置、姿态、方向。导向孔开钻后,从起始点延伸水平距离20m内,配合手持式定位仪校验各设备仪器工作状态,确认工作正常后继续钻进。过程中保持0.6m/min的速度匀速钻进。常规监测点经校验后,轴线偏差均控制在30cm以内。

在即将穿越公路、河道前3m内实时监测,由施工人员手持定位仪在地面同步校验、伴随钻进。并结合钻机控制台反馈的控制数据,瞄准预定的轴线继续钻进,提前避免轴线偏差。穿越障碍区域后及时监测校对,若有轴线偏离的征兆出现,立即纠偏。在穿越过程中各系统工作正常,钻机操作员依靠钻头携带的传感器回传到钻机控制台显示的数据,与施工设计的轴线进行比较,再通过控制台操纵钻头的方向角与俯仰角,微调纠偏,保证轴线稳定。穿越完成后复核结果,最大偏差仅25cm。最终在南芦公路西侧钻出,导向孔顺利贯通,历时约20h。

3.2  防坍孔措施

护壁泥浆的使用是钻孔施工防止孔壁坍塌最直接的技术手段。根据《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ECS 382-2014)中列出的泥浆指标数据,并结合参考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相关的技术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中泥浆配置、管理性能指标表格和施工经验,以及其他论文著作的表述,本次施工中管径达到1m,必须将孔径扩至1400mm以上,加之穿越土层含沙量较高,泥浆配比要求比较高。为达到泥浆护壁效果,防止塌孔,将泥浆配比参数预设如表2中所示。

表2  泥浆指标情况

在钻孔起点和终点分别开挖3m×3m×2m的基坑,特别注意坑底标高保持一致,避免孔洞贯通后出现“水头差”现象,造成泥浆满溢、散失。灌入预制泥浆后开始打导向孔,贯通及后续的扩孔过程中持续补充浆液,浆液液面高度始终保持孔洞上沿以上约1m。在扩孔阶段为防止坍孔,采用分级扩孔的方法。管道直径DN1000,钻孔孔径需达到φ1400mm。按照钻孔孔径的大小,更换不同规格外径扩孔器,逐级将导向孔扩大,循序渐进分4级扩孔(φ400mm、φ800mm、φ1100mm、φ1400mm)。扩孔耗时较长,共持续3d。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孔洞开放时间越长坍孔风险越大,所以适当加快扩孔速度,缩短停钻时间。截止最终成孔前,密切注意泥浆用量并及时补充,同时注意检测泥浆的指标变化。

泥浆各项指标均保持预设范围内,在钻进和扩孔经过曲线段与水平段交界处时,考虑土质变化,少许增加添加剂(CMC、FCI、纯碱等)掺量,保证泥浆的护壁效果。成孔全过程钻机保持匀速,扩孔过程中未出现扭力陡增情况,可推断未出现坍孔、缩径。

3.3  熔接质量与成品质量控制

定向钻施工管道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规定。由于本项目工期一年,时间紧迫,服从于施工总体筹划和进度安排,借地和绿化搬迁手续等原因,此次定向钻施工期间冬季施工无法避免,气温较低。查阅相关PE管厂家的产品说明,管材熔接的环境温度为20℃适宜,为了排除冬季施工气温低的不利因素,考虑大管径成孔时间较长的特点,抓住时间差,在白天中午左右的时间段进行熔接作业。

本工段全长690m,管节全长702m,由9m管节依次熔接,接口77处,按照计划,除在中午前后集中施工外,为进一步避免冷却过程的温度阶梯过大,另专门配备2台暖风机放置在熔接好的接口两侧,辅助平缓降温。此外,将熔接好的管道按轴线走向一次性拖到预定位置,因管线较长,在拖进的施工中,保护管道不受磨损尤为重要,为此专门制作专用托架,将管道在地面部分托起,起到保护管道不受磨损同时也减少拖进阻力。

管道整体成型后,外观检测无崩裂、变形,注水试验验收合格。管道回拖时,卸载掉部分注水试验注入管内的清水后封闭,使管身比重接近护壁泥浆,有助于在孔内回拖时产生悬浮效果,减小摩擦力。

4  施工效果

整个定向钻施工阶段自导向孔钻进开始至管材回拖就位历时4d。实测数据为:管道埋深-29m,水平最大偏差0.3m,垂向最大偏差0.4m。此次施工,设计未明确要求轴线控制精度,于是按照《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ECS 382-2014)规范要求,管道水平限差±(0.1+0.05H),垂向限差±(0.2+0.05H),H为管道最大埋深。

故此次水平定向钻施工精度符合要求。扩孔与成孔阶段护壁泥浆与施工工艺配合良好,未出现坍孔现象。管材的熔接、试验验收及回拖就位阶段未出现崩裂、断裂,总体施工一次完成。

5  结语

此次工况面临地面条件制约、管道成品质量不易把控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技术装备与实时检测配合、护壁泥浆与施工工艺配合、熔接质量与成品质量控制等手段,获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公司项目中,此类大直径长距离定向钻施工工况较少见,本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后续的施工水平提高提供了宝贵技术经验。

摘自《上海隧道》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