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书馆 > 技术资料 > 地铁建设

浅谈地铁车站防汛应急措施

作者:聂景东  发布:2021/8/10  浏览:
单位: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每年雨季防汛工作对地铁车站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车站出入口地势、出入口结构、排水设施、防汛物资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地铁车站在防汛工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汛准备和应急处置措施。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广州、南京、武汉、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后,致使部分地区出现积水严重,路面交通受阻,部分地铁车站或线路受影响等情况。例如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造成人员死亡:79人,房屋倒塌10660问,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其中,地铁5条运营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等临时关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等,严重影响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和日常出行。随着地铁线网不断发展,地铁开通里程不断增加,乘客出行对地铁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下雨天等恶劣天气时,由于路面交通不畅,私家乍、公共汽车等均受到影响,面对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地铁的安全准点运行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研究探讨地铁车站在雨季防汛的应急处置工作,以期达到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平稳有序。

2造成险情的原因分析及防汛关键控制点

2.1造成地铁被水淹的原因分析

一是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不配套,城市排水管网不能够满足暴雨或持续降雨天气的排水需求。

二是地铁车站设计、建设不够完善,在国内缺乏对轨道交通行业防汛工作要求的标准和规范,防汛工作的意识不高,防汛准备不够充分。

三是地铁防汛预案不完善,应急处置现场组织不到位,不能及时控制险情的进一步恶化,也是造成地铁被淹的原因之一。

2.2车站防汛工作关键控制点

(1)出入口顶棚及台阶:出入口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要防止无顶棚或顶棚漏水的出入口,也要防止站外积水较多没过出入口台阶后即出现雨水倒灌进入车站的情况,如天津地铁广开四马路站A口站外地势较低,广开五马路及黄河道的雨水均会向广开A口站外进行汇聚,在暴雨及持续降雨时,山于站外市政排水能力的不足,导致站外积水,由于出入高度有限,水位持续上涨后容易出现雨水倒灌。

(2)站外风井:风井是连接地下车站和风亭的通风道,用于车站通风使用。风井一般设置在车站出入口附近,部分风井设置在建筑内。设置在站外的风井一般有设置一定高度,在地势低洼处,因积水过多,存在雨水通过风井倒灌进入车站的可能性。

(3)出入口外延结构:车站出入口外积水长时间存留无法排除时,伴随积水逐步上涨,出入口外延结构由于长时间浸泡可能出现渗水点,通过外延结构将雨水渗入车站,如在2016年7月20日,广开四马路站A口站外出现站外雨水积水未没过出入口台阶,但由于出入口外延结构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且积水持续上涨,导致雨水通过出入口外延渗入车站。

(4)出入口墙体:车站出入口内部瓷砖内墙体有孔洞,当下雨持续时间较长,地面雨水渗入到地下后,可通过墙体的孔洞透过瓷砖渗入车站,影响车站的客运组织。

3地铁防汛应急措施

目前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地铁的防汛工作也不仅仅是地铁公司自己的工作,是与城市的设计规划息息相关的。防汛工作应积极与市政排水主管部门联系,了解掌握各区域排水设备设施情况。与气象部门沟通,做好雨情的预报预警,提前做好防汛相关准备。

车站防汛应急工作可以通过“防汛前积极准备、防汛中应急处置、防汛后总结分析”三个方面来开展。

3.1防汛前积极准备

将应急关口前移,从制度、预案、流程标准等入手,完善规范、梳理隐患,提高预案及

制度的合理性、实用性,强化风险预控。

防汛应急准备包括:

(1)应急物资储备。地铁车站可根据出入口宽度、出入口标高情况、风亭风井标高、防

淹挡板设置等情况,合理配备彩条布、沙袋、水桶、防滑毯、防滑垫、铁锨、雨鞋、雨衣、

移动水泵等。

以天津地铁为例,一般车站防汛应急物资配备数量,见表1。

表1一般车站防汛应急物资配备数量

其他说明:

沙袋配备标准为每个出入口放置防淹挡板时,可以里外摆设两层沙袋为准,摆设一层沙袋每米需要4袋;换乘车站及防汛重点车站可根据以往汛情经验进行增配。

移动水泵的排水量应不低于15立方米/小时,扬程不低于15米,同时根据出入口附近电源距离,配备线轴。

出入口应根据情况设置防淹挡板,防淹挡板建议设置为分体式,即可将高度进行叠加升高。

(2)防汛数据积累。地铁车站应掌握车站防汛数据,包括车站周边情况、站外地形、地势、出入口标高、风井风亭高度、出入口宽度、防淹挡板数量高度、沙袋配备数量、市政排水能力等,以便预估防汛险情,在应急情况下的使用和合理调配。地铁车站应建立防汛物资及基础数据台账,以便更好地开展防汛工作。

(3)排水设备设施的排查。提前排查排水沟、积水池、排水泵等设施情况,保证排水沟畅通、积水池内无杂物淤泥,无渗漏情况,排水泵能够正常使用。

(4)应急预案的梳理及人员应急演练。车站应根据车站实际情况建立防汛的现场处置方案,并制订演练方案计划,提前组织全员开展防汛相关应急演练,确保人员掌握防汛应急物资的使用,知晓应急处置流程。

(5)应急网络小组的建立。根据车站现有人员情况及防汛应急情况需求人员数量,设置不同层级的应急响应队伍,以便合理调配人员。应急队伍可设置为不同层级,如车站级、站区级、部门级、公司级以及各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

表2暴雨预警不同级别进行的应急准备

3.2防汛中应急处置

在防汛过程中,人员应急处置应严格按照预案的标准执行,各岗各司其职,规范处置的过程,确保制度及预案的落实,保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效率。

3.2.1行车组织配合

当个别车站或区段出现雨水倒灌进入车站,行车组织调整配合,可适时在受影响区段或车站进行跳停、扣车、交路跑车等。如雨水进入轨道行车区域影响行车,可根据积水高度进行区间限速或暂停通过,组织进行抢险等。

3.2.2客运组织调整

(1)配合行车组织调整进行相应的清客、变更乘降站台等。

(2)针对站内漏雨点分布情况,对漏雨点进行有效防护,搭建乘客临时走行路径进出车站。

(3)加快乘降组织,快速疏散站内乘客,避免乘客堆积,可通过免费借用雨伞、免费赠送一次性雨衣等方式辅助乘客疏散。

(4)车站某个出入口出入受影响时,应增加人员疏导,站内外张贴公告、发布广播,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对外发布信息。

(5)某个车站或区段出入受到影响时,应在地铁线网各站配合张贴公告、发布广播,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对外发布信息;线网、列车等进行有效联动配合。

3.2.3应急处置措施

(1)当出现强降雨或持续降雨时,要密切观察出入口、风井周围积水情况,定时测量记录水位高度,预测水位上涨趋势,准备防淹挡板、沙袋、彩条布等防汛器材,出入口或风井外积水高度接近出入口平台时,提前铺设防淹挡板(可与彩条布、沙袋配合使用);抬高出入口或风井的入水口挡水高度,避免积水没过平台后直接进入车站或风井。

(2)对已经渗入车站的雨水应及时进行清理,将雨水排到排水沟和积水坑内,并适时启动排水泵将站内积水排到站外市政排水管网中,保证车站适度的蓄排水能力。

(3)如排水沟和积水坑排水能力不足时,可在站内排水沟附近设置堤坝避免雨水漫延至站厅,同时可通过移动水泵、水桶等工具将积水排至其它排水沟;同时,可联系抢险人员调配大功率排水泵将站内积水排至站外。

(4)在排除清理站内积水时,应同时堵住积水进行站内的渗水点,对渗水点进行封堵或拦截,减少进行车站的水量。

3.3防汛后分析总结

在防汛工作结束后,对防汛前准备情况、防汛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优化完善现场处置方案,总结经验。

(1)防汛数据积累:总结汛期水位、应急物资使用数量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后期防汛工作积累经验。

(2)防汛物资梳理:根据应急物资使用、消耗情况,合理申请补配防汛物资。

(3)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梳理:分析车站现场人员的应急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应急处置的薄弱环节,加强人员培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和提升。

(4)分析总结应急处置流程,对处置流程进行优化改进。

4结语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在人们出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地铁的安全准点运营也是广大市民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势,对防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汛应急措施,有利于地铁防汛工作的应急处置,提高车站防汛的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患对车站客运组织工作带来的影响。

来自网络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