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书馆 > 工程档案

大连地铁5号线火车站至梭鱼湾南站区间

作者:  来源:隧道网  发布:2022/5/31  浏览: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大连地铁5号线火(火车站)~梭(梭鱼湾南站)区间为大连地铁5号线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Φ12.26m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跨海大盾构隧道下穿梭鱼湾海域全长2882m,(其中,海域段2310m,陆域段长560m),隧道顶距海底12.2m~22.8m,海水深度9m~14m,为单洞双线双层衬砌盾构隧道。海底大盾构施工面临着四大难题:首先是长距离全断面硬岩掘进,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同时,隧道底部距离海平面最深达49m,穿越地层破碎、透水性强,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此外,盾构施工将穿越1538m岩溶地层,岩溶发育强烈、穿越三大溶洞群(有上千个溶洞),专勘揭示最大溶洞高29.8m;盾构还将下穿铁路、航道等重要设施。该区间施工环境异常复杂,掘进难度非常大,安全风险极高。经院士专家会议确定为国内工程尚无先例可循,属于“世界性难题”。

大连地铁5号线工程线路平面图

工程概况

大连地铁5号线南起虎滩新区站,沿滨海路、解放路、友好路、甘井子路、泉水规划道路布置,北至后关村站。线路全长24.484km,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18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距1.37km。其中,火梭跨海大盾构区间下穿梭鱼湾海域,全长2870m,海底距隧道顶12.2~22.8m,海水深度9~14m。

大连地铁5号线火(火车站)~梭(梭鱼湾南站)区间为大连地铁5号线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Φ12.26m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跨海大盾构区间下穿梭鱼湾海域,海域段2310m,陆域段长560m,隧道顶距海底12.2m~22.8m,海水深度9m~14m,为单洞双线双层衬砌盾构隧道。海底大盾构区间面临着四大难题:首先是长距离全断面硬岩掘进,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同时,隧道底部距离海平面最深达49m,穿越地层破碎、透水性强,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此外,盾构施工将穿越1538m岩溶地层,岩溶发育强烈、穿越三大溶洞群(有上千个溶洞),专勘揭示最大溶洞高29.8m;盾构还将下穿铁路、航道等重要设施,区间施工环境异常复杂。

火车站至梭鱼湾南站区间

工程水文地质

大连地铁5号线(火车站~梭鱼湾南站)区间跨海施工中面临着隧道穿越溶洞多;长距离硬岩掘进岩石强度高;隧道埋深大、水压高;大盾构下穿铁路、军港码头、航道等重要建构筑物及军事设施等四大难题。

火车站—梭鱼湾南站地理环境图

火车站~梭鱼湾南站海底隧道全长2870m,设计为直径12m多单洞。隧道穿越一个海底岩溶区域,有上千个溶洞,已勘测的最大溶洞高30m。海底长大隧道由于施工难,大连5号线曾15次召开专家项目咨询会。

隧道工程最怕溶洞:盾构机掘进到溶洞,可能会马失前蹄,栽下去;穿越溶洞还可能引起坍塌或涌水,威胁生命。该隧道一路穿过硬质岩石,夹杂溶洞,很不利于施工——地层密度变化大,盾构机更容易歪头、钻偏。

盾构选型

中铁装备研制功能最全、技术领先的盾构机“海宏号”(Φ12.26m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穿海施工,并努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构建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指导现场施工。

“海宏号”大直径泥水盾构机

“海宏号”刀盘直径Φ12.26m,整机长158m,总重2840t。配备了精良的传感系统,盾构机在掘进时“感到”力量不平衡,就能尽快调整。盾构机还搭载有地震波超前物探系统,并配备了一根注入管,前方发现未预料的溶洞,可以即时注满空洞,盾构机再向前钻。针对溶洞地层掘进岩石强度高、刀具磨损严重、硬岩地层管片易上浮展开技术攻关,尤其是针对换刀频繁、刀具统计工作量大、人工分析刀具磨损更换难度较大等情况,开发出具有分析功能的盾构换刀系统。

盾构管片拼装系统

盾构机实行常压换刀。盾构机有几十上百个“牙齿”,刀盘一转它们就啃掉岩石和泥土。刀齿会磨损,需要更换。但在几十米深的海底,刀盘后的空舱内,气压巨大。以往是由专业人员提前适应气压,进舱换刀。“海宏号”不一样,它的牙齿向后退出时,“牙龈”可自动愈合——刀齿周边的小门,严丝合缝地闭上,隔绝外面的压力。换刀人员因此可以在常压下工作。做到这点不容易,因为即便有一颗小石子硌在门缝中间,也会给常压舱带来灾难。“海宏号”在Φ12.26m较小刀盘上实现了常压换刀。

联合开发了BIM+GIS三维动态模拟管理平台,做到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指导岩溶地层处理及盾构掘进施工。

盾构机做到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

“海宏号”盾构下井安装

2018年11月,在地铁5号线梭鱼湾南站30余米深的地下盾构始发井内,“海宏号”海底盾构机1节刀盘和7节台车已全部下井,工人正在刀盘处进行负环管片的拼装。负环管片主要为盾构机推进提供支撑力,等盾构机始发掘进100m后再拆除。

大刀盘下井安装

“海宏号”盾构于8月10日开始下井,刀盘、拼装机、台车等单机调试已全部完成。同时,盾构机始发前各项工作也有序进行,已完成海面岩溶注浆处理600余米;泥水分离后台安装完毕,泥浆管道接入盾构机台机,进行管道保压试验等。再过10d左右,整体设备将进行联调。按计划,盾构机始发后,每月向前掘进100m左右。

“海宏号”盾构下井安装场景

“海宏号”盾构始发

2019年1月18日,在大连地铁5号线梭鱼湾南站深30m始发井内,Φ12.26m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海宏号”始发,穿越黄海海域溶洞群地层、面临系列世界性施工难题的海底隧道工程进入攻坚阶段。

“海宏号”盾构始发现场

针对溶洞地层掘进岩石强度高、刀具磨损严重、硬岩地层管片易上浮等困难,建设者们展开技术攻关,经常性研究新工艺工法,总结前期掘进参数并持续优化。开发出具有分析功能的盾构换刀系统和BIM+GIS三维动态模拟管理平台,做到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

“超级穿海”工程施工现场,有一个团队,是项目的盾构机换刀班。盾构复合地层掘进,换刀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大连地铁5号线过海段尤为重要。换刀的效率,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进度。对掘进参数进行逐环总结分析,并进行100m、300m、1000m等阶段性总结分析,不断优化施工参数,逐步提高掘进效率。项目部从各个项目抽调了些换刀熟手,专门组建了项目的7人换刀班。用70万元购买了一台1:1常压刀盘换刀模拟舱进行集中培训。一般一个月掘进和换刀各占15d,换一个刀筒需要10h。经过培训到8月份,换一个刀筒只需6h,一个月换刀最多只需12d,工程总共换刀1860多把。

钻孔+CT扫描+注浆预处理,攻克盾构施工下穿海域岩溶强烈发育地质

“超级穿海”工程遇到第一个“世界性难题”是穿越海底溶洞群地层。跨海施工面临着隧道穿越溶洞多、长距离硬岩掘进岩石强度高、隧道埋深大、水压高、大盾构下穿铁路、航道等重要建筑物等多项困难,被业内专家定性为“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隧道穿越溶洞多,需穿越1500m岩溶发育区,勘探共发现大小溶洞1000余个,钻孔平均见洞率59%,给建设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地铁5号线跨海段是岩溶多发区域,其中有约1500多米的海底地下均为溶洞,给后期的盾构施工带来极大风险,如果不进行填充,盾构机掘进中可能会在溶洞处发生倾斜、栽头等情况。

“海宏号”盾构机掘进示意

施工确定了“以海面预处理为主,洞内处理为辅”的溶洞处理思路,采用钻孔+弹性波CT扫描的方式勘察溶洞的位置、大小、分布情况等。海上作业共安排了4艘船,其中2艘为岩溶专项勘测船。船上都带着CT仪,就像是给人做CT扫描一样,要给地层做CT。另外2艘船则根据勘测结果,在溶洞位置上进行针对性注浆。建设者们做的主要是海上岩溶注浆处理,注入水泥浆,对溶洞进行填充。溶洞对于盾构施工来说,就相当于开车时前面有个深坑,如果不小心车子就会栽倒,注浆处理就是提前将深坑填埋。

海域段溶洞发育强烈,形态齐全,规模很大。大小溶洞相互交错,分布范围广,共有3个大溶洞群,每个溶洞群的溶洞发育情况,规模,结构,充填物都有不同。发现的最大溶洞高达29.8m,长约30m,相当于102021.09施工企业管理107层楼大小。首先是密排打孔,仅这一处溶洞就有上百个孔,一个钻孔深近50m,然后不断地向地层注入水泥浆。由于钻孔深度较大,打孔需要1d时间,而单孔注入水泥浆则需要约2d时间。

2019年12月20日,跨海盾构区间的溶洞全部处理完毕,安全质量全面受控。

盾构机司机现场操作

2020年5月6日,梭鱼湾海底48.8m深处,“海宏号”盾构推进至760环1520m,成功下穿海域岩溶强烈发育地质,穿越海底溶洞群,进入板岩地层。

梭鱼湾穿海成型隧道

火车站至梭鱼湾南站区间贯通

2021年1月16日,随着“海宏号”盾构机破洞而出,国内常压刀盘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最长距离硬岩地层盾构、最大直径地铁海底隧道贯通。

火车站至梭鱼湾南站区间贯通

大连5号线火~梭大盾构区间,起始于大连沈铁站北新居的中间风井,止于梭鱼湾南站,区间全长2882m,下穿疏港铁路、疏港路,侧穿疏港路军港公寓,下穿黑嘴子码头进入梭鱼湾海湾,于大连船舶重工厂区东侧海域下穿香炉礁航道,在海湾北侧世界公园东侧接入梭鱼湾南站。

“海宏号”国内最长距离硬岩地层大盾构,单向掘进2882m,盾构横跨大连湾海域,始发、接收端无法进行导线串联,且不具备中间竖井或投点定位条件,对控制测量要求极高。控制测量项目为了确保盾构按照设计线路掘进,一是采用陀螺定向测量,对地下控制点进行方位角校核,保证盾构掘进方位准确,二是对跨海始发、接收两端的控制点多次进行陀螺方位角验证,确定始发、接收端起算方位偏差,并积极进行误差调整,力保“海宏号”始发与接收。

测量控制要求高

“海宏号”穿海段掘进时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对刀盘和管片强度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掌握管片结构受力、变形情况,掘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除了在增设管片结构、连接螺栓上安装应力计和变形监测点,更是在盾构掘进的731个日夜里,奋战在施工一线,每日坚持对管片结构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安排专人进行安全巡视,观察管片渗漏水、盾尾环密封和管片错台情况,坚持“勤量测、勤巡视、排隐患、早预报、保安全”的方针,以充当施工“眼睛”为己任,确保了“海宏号”穿海期间零事故。

施工过程中实现了成型隧道无漏水、管片无破损、错台,在长距离硬岩地层掘进中创造了月掘进150m成绩。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