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前沿 > 内容

最大“爱丽丝”漂洋过海 打造中国最新“三型”隧道

     发布:2017/5/15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她是“爱丽丝”, 完成了新西兰最宏伟的工程, 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为克服水土不服“改头换面”; 他是诸光路新建通道工程, 是目前国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隧道, 是创新理念打造的“三型”隧道, 有何特别之处,小编采访了上海市政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张毅总工和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李林博士为你一一解读!

上海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全长2.8km,为单管双层布置的隧道,连接青浦区与闵行区,与S26入城段共同形成北部快速通道,为国展中心和西虹桥地区提供了一条对外联系的新通道。

设计集约、高效

诸光路隧道沿线工程建设条件复杂,与规划轨道交通23号线共走廊,是一条功能复合的交通廊道;沿线道路两侧均为别墅、居住区和涉外学校,周边环境敏感;沿线涉及变电所、泵站、河道、高架、轨道交通和高压电缆,设施繁多。

为了平衡各类设施,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影响,诸光路隧道采用了适应环境条件和用地条件的盾构法双层式隧道;根据会展交通特征巧妙布设出入口,将会展专用通道拓展为服务会展,兼顾地区交通的复合功能,实现了交通资源的集约化。

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和工期,采用了盾构法圆隧道内部的预制化拼装技术,以满足施工场地的集约化和标准化。

土压盾构直径最大

诸光路隧道长1.39km盾构段采用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原先应用于新西兰-奥克兰市Waterview隧道项目、直径14.45m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的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

为应对新的地质条件,盾构机进行了改制,原机刀盘配备滚刀,在新西兰以切岩石层为主,为了适应上海地区的软黏土层将刀盘上的滚刀换成了刮刀和贝壳刀的形式。

打造“三型”隧道

针对工程面临的施工及环保重难点,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创新性地提出“全预制拼装型、全数字智能型、全环境友好型”的隧道建设理念。

全预制拼装型隧道

之前的大直径双层盾构隧道如军工路隧道,内部结构梁板柱都采用台模车施工的现浇结构模式。部分预制的隧道施工方式实现了口字件和π型件的预制化施工,但诸光路隧道将第一次实现全预制的盾构隧道施工模式。

将传统的隧道结构化整为零,采用预制块的形式进行拼装,有效解决了以往施工战线长、变数多的问题。隧道结构部件采用工厂化生产,使产品质量更加可控,施工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并推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隧道内部采用隧道预制件拼装机械手完成预制构件的拼接,装机械手能完成PC预制件的抓取、抬升、精确姿态调整以及安装到位。其底部采用轮式或履带式机车结构,可在地面自由行走,上部采用组合机械臂式,通过机械臂的伸缩旋转等运动来完成预制件的拾取、举升及拼装等动作。

除隧道内部结构,工程项目的施工便道也是全预制的。重载路面采用预制拼装,施工迅速;避免临时施工便道反复凿除,临时路面板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成本;临时路面板整体刚度较好,适用于重载工况使用。

全环境友好型隧道

诸光路隧道以“全生命周期管控”理念为指导,将施工标准化、精细化、和谐化,并以技术创新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包括制定工程节水控尘、碳排放评价体系,有效降低能耗;以及通过超大直径土压盾构,减少地表扰动,保护周边环境。

全数字智能型隧道

上海隧道公司诸光路项经部自主研发的“啄木鸟安全移动管理平台”,是互联网技术在施工行业的一次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概念,实现施工安全的资料无纸化,并与物联网系统对接,实时动态监管施工人员,确保施工的安全。

除了人员管理,啄木鸟平台还包含安全教育、安全巡检、隐患上报、数据分析、分包管理等功能,成功开启了施工现场管理的“全员模式”。

从2015年9月开工至今,诸光路隧道已完成盾构工作井和始发段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即将进入盾构推进阶段,而围绕创新型的工程管理新思路,诸光路新建通道也正朝着未来“三型隧道”的梦想逐步实现。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