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凌晨3点,随着最后一车高性能混凝土精准注入模板,中铁六局承建的深江高铁深莞隧道西段明挖段2号基坑最后一块底板完成浇筑。随着混凝土“收仓”指令下达,标志着该基坑主体结构顺利封底。
深莞隧道西段明挖段2号基坑,堪称深江高铁的“地下咽喉”。它全长285米,最宽处达51.27米,开挖深度26.64米,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是全线范围内体量较大、施工风险等级较高的明挖基坑。“如此深的基坑,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周边地层沉降,传统经验远远不够。”项目总工程师童孝龙介绍道。为此,团队引入“智能基坑监测系统”,在坑壁布设120余个自动化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移、应力、水位等18项数据,并通过5G网络同步传至智慧管理平台。一旦数值波动超过阈值,系统会立即触发预警。施工过程中,团队结合BIM技术模拟土方开挖与结构施工的时空关系,精准控制每层开挖深度与支撑安装时序。
主体结构封底的“最后一战”——底板浇筑,是一场科技与工艺的激烈较量。本次浇筑的底板长17.1米、宽41.58米、厚1.6米,需一次性浇筑1190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性能、浇筑连续性的要求极高。“普通混凝土容易开裂,无法满足深基坑长期荷载需求。”实验室主任康达全带领团队展开攻关,通过“双掺”技术优化配比,引入矿物掺合料提升密实度,同时采用“低温入模+养护”工艺,确保混凝土强度稳步增长。
从基坑开挖到封底,项目始终贯穿“智能建造”理念。场地布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建模,优化材料堆放与机械行走路径;钢筋加工引入数控弯箍机,将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混凝土运输安装GPS定位,实时追踪罐车位置与浇筑速度……工地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里人员定位、设备状态、环境监测等20余项数据,哪里缺人、哪台设备该保养、哪片区域扬尘超标,系统都会自动提醒,管理效率提升了40%。
深江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沿海高铁通道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串联起深圳、东莞、江门等地区,把粤东与珠三角核心区的通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而2号基坑的顺利封底,正是这条“未来之路”最为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