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住建部将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把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一件一件抓出成效,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重点内容如下:
一、“十四五”期间建筑业的成就
1、建筑业产值与基建
2024年,建筑业产值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6.3万亿元,增长24%。
2021年至2024年,建筑业累计完成154亿平方米建筑、7.9万公里市政道路、342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1.6万公里铁路、约29万公里公路以及各类水利、机场等基础设施。
2、城市更新: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介绍,“十四五”期间,住建部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230多万套;
启动城市危旧房改造17.5万套(间);
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4000多万户、惠及1.1亿居民。
坚持抓好城市的“里子工程”,累计改造各类地下管网84万公里,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改造老旧街区6500多个、老旧厂区700多个。
3、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
推广应用先进成套技术体系和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培育绿色建筑经济增长点。
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走出去”步伐加快。
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工程,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一批大国重器,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批“一带一路”标志性成果,赢得了世界瞩目和赞誉。
4、深化建筑领域改革
强化标准引领、科技赋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
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
培育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
5、新型建造方式加速推进
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动工程建设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自动化生产,施工现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推动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改造后的建筑冬季室内温度可以提高3-5℃。
与海南省共建的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已经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
6、“中国建造”品牌享誉海外
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出去”步伐加快,模式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多元。
2021年至2024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超过1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400亿美元。
2025年,全球排名前250名的国际承包商中,我国内地就有76家,其中排名前10名就有4家。
中老铁路、秘鲁“钱凯港”、科特迪瓦“圣佩德罗”体育场、波黑“多博伊”医院项目等一大批海外工程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十五五”关于建筑业的规划
1、高水平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五五”规划。
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工作任务、改革举措和工程项目,在住建领域“十五五”发展规划中,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见到成效。
2、继续深化建筑业改革。
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不断激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持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3、融入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大场景。
将立足于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大场景,落实好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各项任务(此模式包含建筑领域要求)。
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落实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重点任务。
4、推动“好房子”建设。
通过推动“好的标准、好的设计、好的建材、好的建造、好的运维”五项工作,在“十五五”期间,使“好房子”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指导各地全链条提升住房标准、设计、材料、建造、运维水平,首先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同时,不仅将新房子建成“好房子”,还要将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5、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科技进步赋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