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超大直径深埋排涝隧洞盾构机始发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发布:2025/7/4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6月30日,超大直径城市深埋特长排涝隧洞——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南北线)工程北段正式进入盾构始发阶段,向着5公里长的地下区间掘进。

6月30日,在杭州城西地下深处,伴随着机器的轰鸣,由华东院、水电五局参建的国内首个超大直径城市深埋特长排涝隧洞——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南北线)工程北段正式进入盾构始发阶段,向着5公里长的地下区间掘进。

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之一,是目前国内排涝工程领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项目。工程排涝深隧全长17.94公里,隧洞平均埋深水平面以下55米。其中,工程北段输水隧洞自九曲洋港进水口竖井至顾家桥港进水口竖井,总长约5.08公里,施工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需穿越西溪湿地三期等复杂地质区域。水电五局负责该工程北段输水隧洞和河道补偿工 程。该项目核心装备“先行号”盾构机整机总长90米,开挖直径12.1米,总重量达2500吨,主驱动装置重量215吨,刀盘重量280吨,各项技术参数均处于国内同类工程装备前列。

在核心部件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了地下空间受限、吊装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难题。4月18日,主驱动装置通过三维建模预演、地基承载力加固模拟实验等技术措施,实现毫米级精度落位;5月10日,刀盘采用双机抬吊工艺完成吊装,吊装作业制定了专项技术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累计开展20余次技术研讨和施工推演,确保了盾构机核心部件的精准安装。

自项目2023年12月启动以来,项目团队依托数字化智慧平台对施工全过程的28道关键工序实施24小时监测。攻关小组解决刀盘焊接质量、复杂地质掘进等技术难题,制定了盾构机姿态控制、渣土改良等专项技术方案,为始发阶段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根据工程设计,直径12.1米的输水隧洞建成后,单日最大排涝量可达800万立方米,将显著增强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有效缓解下游杭嘉湖平原的防洪排涝压力,同时利用钱塘江与城西河网水位差实现生态引水,将优质的钱塘江水引入城西水网。从而持续改善城西区域河网水生态环境,实现“涝能排、旱能引、水常清”的综合效益。为我国超大直径深埋排涝隧洞施工积累宝贵经验,为长三角区域防洪安全和水生态治理提供重要的工程实践样本。

据悉,此次始发的“先行号”盾构机作业施工将以日均15米的速度推进,完成5.08公里的隧洞掘进任务。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