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获悉,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佛山顺德伦桂路项目潭洲隧道工程将迎来重大建设节点——首节沉管(E4)管节将在4月13日启动出运安装。该工程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将加强北滘镇和陈村镇联系,缓解顺德南北向交通压力,串联起顺德南北双都会中心,对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三龙湾交通一体化、加快广佛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进度刷新!潭洲隧道工程将进入沉管安装阶段
据悉,顺德伦桂路(横一路-横五路段)潭洲隧道工程连接北滘镇和陈村镇,跨越潭洲水道,是目前国内单孔跨径最大、横截面最大的内河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佛山市“十纵十二横”快速路网中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道。该项目路线长度2.227k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为80km/h,过潭洲水道隧道采用双向八车道标准横断面,新建隧道长1220m,其中沉管段316m。
10日上午,在潭洲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多节沉管已经通过水密及起浮测验,成功浮在潭洲水道旁的大型干坞水面上,而在不远处的北岸施工区域,现场正在同步开展沉管碎石基础整平施工,为接下来的首节沉管启动出运安装做好充分准备。据承建方介绍,潭洲隧道工程首节沉管(E4)管节将在13日启动出运安装,本次绞移沉管为E4管节总重量40000吨,长104米,单孔跨度17.15米。
“首节沉管顺利出坞后,标志着潭洲隧道项目正式进入沉管安装阶段。”潭洲隧道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管节出运安装将通过陆地11台绞车牵引配合,将沉管浮运至安装位置,随后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船组配合管内压载水系统进行沉放、拉合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沉管顺利出坞安装,项目技术团队研发了配套的自动绞移系统、压载水控制系统、水下拉合及全流程数字孪生集成监控系统,以“可视化、数据化”管理推动施工安全与质量双提升。
“届时出运安装过程中,潭洲隧道首节沉管将在专用船组、多台绞车系统协同运行下,以至少每分钟0.6米的速度入水,精准抵达水下目标定位。随后后续将按时间节点推进多节沉管陆续入水。”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沉管的出运安装将为一航局进一步巩固集团沉管隧道现代产业链“链长”单位优势,实现“补链强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队”硬实力:全链条实现沉管施工新突破
在施工现场,记者留意到,一个矩形的巨型多功能“兄弟船组”尤为亮眼,这是潭洲隧道工程的重要核心装备之一,是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自主研发完成的国内首艘内河沉管多功能专用船组——“一航津安7”“一航津安6”专用船组。
“这艘组合船是专门为潭洲隧道工程打造的,也是首次在沉管安装中应用,这套船组改造完成,能满足在狭窄河道浮运安装大型沉管的需求。”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潭洲水道水面狭小,现有的沉管浮运安装船体型大、吃水深,作业水域受限,为此,项目团队自主研发能够适用于项目需求的内河沉管专用船舶。
据介绍,该专用船组采用“1+1>2”设计理念,船组由两艘具备独立功能的船舶和1套沉管运安横梁系统组合形成,整个船组具备水下块石夯平、碎石整平、沉管运安等多种施工用途,可完成5万吨级内河沉管运输安装施工。其中,主船负责沉管运输安装作业的总体控制与管理,搭载有沉管压载、测量定位、施工监测等六大施工管理控制系统,依靠通信技术实现沉管的全工序、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从船则负责配合主船施工,甲板上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全漂浮水下碎石智能整平设备,可满足水下30米高精度整平施工。
两船合二为一后,如何实现双船的同步控制,完成沉管高精度作业?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船组配置了双船同步控制、船舶自动定位、船舶自动调载、沉管垂向安装四大“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使两船在组合状态时可最大限度保证船舶浮态、运动的一致性,提高施工效率和沉管安装精度。
记者了解到,作为省、市重点项目,潭洲隧道是三龙湾的重要节点工程。潭洲隧道工程在2023年5月28日正式开工;2024年6月13日开始预制第一节沉管,同期多功能专用船组“一航津安6”“一航津安7”分别下水;先后实现全国首例利用模块车成功转移沉管预制模板的应用;北岸对接端隧道顶板浇筑完成,与佛陈路北基坑作业“两线作战”,仅用时192天完成所有沉管管节预制,随后多功能专用船组抵达潭洲水道并拼装完成,进入系统调试及各工序演练;2025年3月28日,完成了沉管水密测验及起浮;2025年4月1日,完成坞口拆除;一次次的阶段性胜利,为13日的沉管绞移安装做好了充分准备。
按照施工计划,潭洲隧道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通车后,将加强北滘镇和陈村镇的联系,缓解顺德南北向交通压力,还将串联起顺德南北双都会中心,对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三龙湾交通一体化、加快广佛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