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024(第六届)中国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论坛•南京峰会隆重召开。本次南京峰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江苏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采取云上线下双维度方式,线上观看超过5万人,隧道网等多家媒体参与报道。
开幕式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理事长周文波,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少东,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裴烈烽等领导为峰会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易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理事长 周文波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冯少东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王华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裴烈烽
开幕式主持人:胡佳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秘书长、上海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
主旨报告
会议以“向新而行,智驭未来”为主题,邀请了近20位国际国内专家作主旨演讲。紧扣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数智盾构技术、城市更新、绿色低碳、地下工程创新与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未来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谋篇布局。
《净零排放路面建养的实现途径与关键技术》——黄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摘要:报告提出了净零排放面临的五个挑战(包括市场、设计、技术、材料、管理),提出要实现零净排放,必须通过理念升级、创新引领、技术突破,建立“新材料—新结构—新设计—新工艺—新运维”一整套关键技术。并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延长设计寿命、旧料再生利用、钢渣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碳足迹管理等的实际应用。
《发展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丁烈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摘要:报告提出数字技术革命引发智能建造,掀起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高潮。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三要素的新发展、是理论的拓展和实践。从重视数据生产要素、转变建设生产方式、发展行业数字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介绍了在此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土木工程行业设计、施工、运维。
《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方法与路径探讨》——朱合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治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品质的智慧城市的关键。报告分析了上海基础设施现状与数字化现状,介绍了朱院士团队领衔的iS3数字底座技术,实现上海物理基础设施变成数字基础设施的应用案例,也是城市管理数字底座和数字孪生的重要应用。
主持人:叶国强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主持人:熊 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黄宏伟:同济大学特聘长聘教授
卢红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
刘志峰: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英旭: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会议还围绕地基基础工程低碳化、日本盾构工程自动化应用、上海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城市超深装配式竖井建造技术、深度学习驱动的盾构智能掘进、城市大型地下基础设施暗挖建造技术等重要议题,全面分享、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和大数据技术应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卫东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 刘松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周良
上海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吴惠明
原 ITA 国际隧协机械化隧道部会长、大林组株式会社高级顾问 金井诚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交通政策室主任 杨晨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滕丽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胡正波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蒋海里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大春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黄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主任、长聘教授 张东明
上海大学教授、悉尼工商学院信息管理系系主任、上海大学 - 上海城建(集团)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珉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分公司总工程师 潘伟强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