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关于召开“2024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的通知

    发布:2024/9/10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2024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将于2024年9月20日—21日在青岛召开。

2024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

创新驱动 数智赋能

主办单位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地铁产业协会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

环球轨道交通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铁一院)

交通信息融合与系统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协会

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社会公共安全防范协会

承办单位

环球轨道交通

中轨传媒

时间、地点

2024年9月20日—21日

中国·青岛

大会背景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232.65公里。其中2023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3个(红河州、滁州、许昌),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884.55公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规模与效益的矛盾。许多城市过于追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规模,以此来彰显其城市建设的发展成就,而忽视了客流效益的重要性。过分的规模追求往往会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客流不足,难以发挥轨道交通承担城市大运量公交客流的作用。

其次,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的层级不完善、供给不合理、需求不匹配、体制不顺畅等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说,这需要我们在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中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如何将不同的交通方式、技术、设施和服务多元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创新发展。

为此我们将在青岛召开“2024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会议将通过主题发言、技术交流、产品展示、实地参观等方式展开,旨在搭建国内外城轨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共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最新成果、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会议亮点

一、强大的组织机构

本次大会由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为您汇聚行业优质人脉、资源,打造专业化交流平台,倾情打造每一个轨交人不容错过的盛会,助力行业发展。

二、黄金机遇期

《青岛地铁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按照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结合青岛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机遇,全面匹配青岛市综合交通发展“双方案”战略体系,围绕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绿色”目标体系,制定青岛地铁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和集团“三六五”发展战略,聚焦“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争做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目标体系,以绿色转型为主线,清洁能源为方向,节能降碳为重点,智慧赋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建设绿色城轨。

诚邀轨道交通行业同仁共同为打造“绿色智慧的城轨”提供青岛方案。

三、四大专题论坛

本次大会将设【智慧城轨论坛】【双碳节能论坛】【智慧运维论坛】【智慧建造论坛】四大专题进行,深挖产业上下游新机遇,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将为观众带来一场专业、高品质的盛会。

四、大会演讲

成为大会的演讲者,分享您的产品、案例,迅速传达到轨交行业。

五、精品展台

大会组委会为轨道交通行业设备厂商提供精品展台,全方位展示您的新产品、新技术,并引荐领导到展台参观留影。

六、实地参观

大会组委会将带您参观标志性车辆段,让您进一步了解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学习先进技术。

大会结构

01 嘉宾演讲

此环节将邀请院士、专家、领导分享轨道交通的最新成果。是您展示新产品、相关案例的最佳环节。

02 展台参观

大会主办方为轨道交通厂商提供标展及特装展台,并邀请领导巡视展台留影纪念。

03 大会晚宴

大会晚宴以圆桌的形式展开,将增加有趣的互动环节。

04 座谈交流

将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参加,全面解读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展开激烈讨论。

05 实地参观

所有参会人员均可前往,实地参观。

展品范围

轨道交通相关产品、技术、方案……

特别提醒

‘2024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大会’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年度盛会,参与人数、展览空间、演讲名额有限。

预订从速,联系大会组委会报名参加。

王勇18621301065(微信同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