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国内首条“非遗再造线”: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来源:城市地下空间  发布:2023/2/2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近日,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是国内首条“非遗再造线”,同时也是中国铁建在深圳承建的首条整线地铁工程。

近日,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是国内首条“非遗再造线”。

运营中的黄阁坑站

深圳地铁16号线以“客地延发、文化传承”为主题,18座标准站尽现世居、客居、新居三种文化特征,6座特色站独具风情韵味,体现“共住、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该线路全长约29.2公里,起于大运站,止于田心站,串联起大运新城、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等重要城区。

深圳地铁16号线线路图

其中黄阁坑站是全线6座特色站点之一,也是深圳地铁16、10和21号线的重要换乘站。该站属于超大超长异型车站,位于龙岗区黄阁路主动脉上,地处全线最大岩溶发育区,涉及爆破法、盖挖法、明挖法等多种施工工艺,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车站之一。

黄阁坑站天花板模拟自然采光

为解决中心城区交通疏解难题,项目团队共计组织11次交通导改,充分考虑和解决了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面对埋设光缆不可移动、过路主供水管道和高压电缆无法迁改等难题,采取管线支托保护施工,“考古式”精细剥离管线,24小时盯控保障施工安全。与常规车站不同,黄阁坑站共计承担了2次盾构始发、4次接收任务。为解决受异型车站盖挖法施工影响、盾构机无法垂直吊装难题,项目部单独设计盾构平移始发托架平台,采取上下台阶法,就地组织盾构施工,历经上百次调试、转体,盾构机顺利完成平移18米、纵移178米高难度动作,安全到达井口并成功始发。

盾构机自黄阁坑站顺利始发

愉园站整体色调主打科技蓝,与“新居”的文化特性相得益彰。该站与黄阁坑站所处环境和地质较为相似,但受跨基坑110kV电缆改迁制约更突出。为此,项目团队合理调整施工方案,采取在东侧增加中隔墙措施,组织分段施工,有效避开高压电缆影响。双站建设中,项目团队将“基底封闭注浆”“后退式注浆”等多种工艺相结合,实现在基本无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采用微差精准爆,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该工法为岩溶强发育地区地铁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运营中的愉园站

为确保盾构机安全高效穿越密集溶洞区,项目部创建BIM智慧工地大数据平台,组织大型应急演练,在全线首次应用“克泥效”工法同步掘进辅助下穿施工,先后完成溶洞区360米小转弯半径下穿、4.9米的浅覆土下穿区间等高难度动作,创造单日单线掘进16环的全线纪录,发表“城区复杂岩溶地质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技术”等成果4篇。此外,施工方引入全线首套泥水分离系统,确保节能减排、文明施工的同时实现砂石创效。

据悉,深圳地铁16号线通车后,给坪山、龙岗地区沿线居民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出行服务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东部经济要素的融合与发展,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编辑:祝承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