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在地下飞翔——无人机技术在北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隧道网  发布:2018/12/5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传统的人工检查与闭路电视系统对于危险区域(有毒有害或险恶地形)以及有线CCTV系统难以企及的超长管道往往无能为力,有鉴于此,无人机正在成为隧道检测的全新发展方向,不仅适用于小直径管线,也适用于大型污水隧道与地铁隧道。

目前,美国与加拿大的地下蜿蜒着总计超百万英里的隧道与管道,总长可绕地球40圈。地下隧道网络的巨大规模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评估与检测地下基础设施的老化?

传统的人工检查与闭路电视系统对于危险区域(有毒有害或险恶地形)以及有线CCTV系统难以企及的超长管道往往无能为力,有鉴于此,无人机正在成为隧道检测的全新发展方向,不仅适用于小直径管线,也适用于大型污水隧道与地铁隧道。

新型无人机

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Tom Iseley教授在1989年创立了非开挖技术中心(TTC),目前的项目正致力于将无人机用于地下隧道与管线的评估。TTC联合瑞士公司Flyability SA开发了一种名为Elios的无人机,今年4月,分别在直径0.4m,0.6m与1.8m的管道中进行了隧道勘察的演示:

Elios无人机

■ 无人机采用球状笼型设计,通过包覆柔软涂层的保护性碳纤维框架,可承受高达15km/h时速的碰撞;

■ 框架与内部机身之间使用三轴万向节连接,可进行360°全周天旋转,也能使Elios在发生碰撞时保持稳定。

■ Elios以4m/s速度飞行,直径在400mm以下,略小于最小标准人行闸的直径。

■ Elios装有全高清摄像头、热成像摄像头、远程调节LED照明系统,安装在可旋转机头处,捕捉无人机上方和下方的图像。

■ 机身设外置天线,可在隧道内盲飞更远距离;同时具备辅助安全机制,例如在信号丢失时自主着陆。

Elios拍摄的热成像照片

工程应用

波士顿Fort Point海峡工程中的070污水溢流隧道是无人机隧道检测在北美的案例之一:

波士顿Fort Point海峡工程070污水溢流隧道

■ 隧道已有50年历史,长3.2km,直径5m-6.6m;

■ 管道底部始终有1m-1.3m的沉积物(淤泥、垃圾等);

■ 潮汐波动带来了管道内约4m的水位差;

■ 由于该的地区的城市建设需要,隧道内的某些人行通道被填埋,传统CCTV检测仪的接入点有限。

该项目中采用了无人机检测方案,然而实际操作中遭遇了一些挑战:

■ 由于管道直径较大导致照明不足,需1000流明光源才能照亮约33m范围;

■ 潮汐产生的水位波动影响了无人机的稳定,导致其不断旋转并碰撞隧道内壁;

■ 管道在涨潮时被淹没,顶部有大量水滴,滴落时会对无人机螺旋桨造成影响。

无人机拍摄的照片

目前,Elios无人机正在全球各地的各种隧道工况下进行试验,包括在加拿大的地铁隧道内对管片与管线悬架进行检查,以及在西班牙的下水道工程中通过设置坐标自动进行检测,并搜寻管道中的破损点等。

无人机研发团队正在进行测试

除了北美之外,全球多个国家都研发了相关的无人机技术用于隧道的检测与探查,点击文末专题立即回顾哦!

无人机技术展望

Elios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自动定位、自动飞行与自动数据采集管理:

自动定位

由于隧道与管线都位于地下,因此在GPS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定位无人机将成为一大挑战。Flyability SA正在开发全新的物理定位系统,以使无人机在黑暗、险峻的地下空间内也能实时反馈自身位置。

自动飞行

无人机需要操作人员确定路径并引导无人机往返于隧道。从A点到B点的自主无人机编程仅仅适用于户外开阔区域,在狭窄的地下空间内则不适用;此外,由于在隧道内飞行时遭遇障碍物是家常便饭,因此如何识别环境中的障碍并自主决定飞行方向也将是一大挑战。

数据采集

Elios目前通过全高清\热成像摄像头采集视频片段。但由于缺乏物理定位系统,勘测者仍然需要根据视频手动标记隧道内灾害的具体位置。制造商目前正在研发配套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将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信息直接显示在隧道的3D模型内,直观地展示隧道内的病害状况。

或许期待“一键式”的全自动无人机隧道检测技术为时尚早,但是无人机技术无疑已经成为了隧道检测技术的又一发展方向。随着无人机的定位、感知、控制与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的无人机将代替人类深入地下危险区域,探查隧道病害,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