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在港珠澳大桥这座“工程界珠峰”上,竟有这么多STEC智造!

  来源: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2018/10/30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自2009年启动建设开始,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总承包联合体三大成员单位之一,以及大桥运营管理专业咨询机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施工、运营专家奔赴南海之滨,为港珠澳大桥这座“奇观”的胜利落成,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就在上周,举世瞩目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主动脉——港珠澳大桥胜利通车,刷屏了全中国人民的“朋友圈。这座全长55公里、串联起香港、澳门、珠海三颗明珠的桥、岛、隧结合工程,也因为其建造难度大、涉及专业多、建设环境复杂,被业内誉为“桥隧界的珠穆朗玛峰”。

但你知道么~?在这珠峰之顶

也有辣么多STEC智造!

自2009年启动建设开始,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总承包联合体三大成员单位之一,以及大桥运营管理专业咨询机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施工、运营专家奔赴南海之滨,为港珠澳大桥这座“奇观”的胜利落成,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 10月25日,《解放日报》以一整个版面介绍了包括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在内,港珠澳大桥上闪耀的“上海色彩”!

为攀登这座工程界珠峰

隧道人付出了哪些努力?

又做出了哪些独一无二的贡献?

岛隧施工  世界最大沉管隧道凝聚“STEC智慧”

2009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中国交建、艾奕康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作为岛隧工程施工团队的专业顾问,为世界最长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大型沉管法隧道设计和施工经验的企业,隧道股份将宝贵“上海技术”和“上海经验”输出到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海底部分约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

为了保证沉管隧道顺利建成,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利用在中国第一条沉管法隧道——宁波常洪隧道,以及亚洲第一条特大型沉管法隧道——上海外环隧道中的施工经验,多次派遣专家团队,在人工岛现浇隧道结构施工、沉管隧道管内作业、管节预制及舾装等关键环节,为海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贡献了最宝贵的“上海智慧”。

工程运维 奠定“超级工程”百年运营的第一块基石

与此同时,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阶段,隧道股份就为其今后长达百年的运营管理打下基础。自项目开工以来,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专业运营养护咨询团队常驻港珠澳大桥项目现场,为其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2017年,来自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感谢信,感谢隧道股份为“超级工程”的百年运维保驾护航。

港珠澳大桥一个沉管管节的重量就相当于“辽宁号”航母的总重;桥隧全长55公里,由多个人工岛连接……如此大体量的工程,怎样通过前期充分的筹备,让桥隧在今后的运营中“有条不絮、大而不乱”?

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超大型沉管隧道及桥隧结合工程运营经验的服务商,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咨询团队以“管理可控、安全保证、服务优质、成本经济”为原则,协助当地管理局完成了包括24项主要任务在内的《营运筹备工作总体规划》咨询报告,并根据项目“建转营”等管理特性,完成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报告》、《营运人员、车辆设备配置测算》、《2017年度营运筹备预算》等咨询报告的编制。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为港珠澳大桥的高效运转做好前期准备,为大桥未来100余年的运营奠定第一块基石。

桥隧门户 为港珠澳大桥打造最快捷通行口岸

除了雄伟壮丽的大桥之外,大桥的“门户”——珠海口岸,也饱含隧道建设者的努力与汗水。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和路桥集团分别承担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及其部分市政桥梁、配套工程设计建造任务,让人工岛内部数十座高架桥梁、匝道、道路等成功落地。

为了提升交通运行效率,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在珠海口岸西侧与珠海连接线衔接处采用单向循环、多重嵌套的交通布局,并根据口岸内部使用功能,把沥青路面结构区分为三档进行设计,在保证路面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工程投资。

在市政设计方面,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更结合珠海地区年均降雨天数140天的气候特性,在珠海口岸布置了雨水回用系统。诸多人性化和环境优先的设计,减少了口岸建设和运营中的资源消耗。

而在口岸及配套工程建造中,隧道股份路桥集团更顶住施工周期压缩、建设体量庞大等困难,建成10座高架桥梁、珠海连接线在岛内落地匝道、23条地面道路等工程,在争分夺秒之下让宏伟口岸顺利成型。

2009年,隧道人率先参与

2018年,工程胜利建成

9年建设,勇攀世界工程史最高峰!

隧道人,为你骄傲!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