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路政署公布了屯门-赤鱲角的连接线工程的最新进展:由于技术原因,原定于2018年底完工的屯门-赤鱲角连线北线工程的工期将延长。
工程简介
香港屯门-赤鱲角连接路工程是香港最深、最大、最长的海底道路隧道。屯门-赤鱲角连接路工程将在北面的屯门和南面兰屿之间建设9km长(隧道段约长5km)、双向二车道道路,并直接连接屯门和香港国际机场,以及港珠澳大桥和南面的兰屿,耗资总计超过200亿港币。
工程完工后,将缓解南面北兰屿公路和屯门公路的交通拥堵,并进一步减少新界西北和涌中/香港国际机场之间的行程22km。
隧道工程中,北部出入口处的人工填海段采用直径17.6m 的盾构机挖掘约0.8km,之后则更换为两台直径14m的盾构机,挖掘约4.2km。
工程延期
根据香港路政署的声明,香港屯门-赤鱲角接线工程分为南连接线与北连接线,其中的北连接工程由于遭遇技术难题,恐怕无法准时于原定的2018年年底顺利完成。
路政署同时也称,这次的工期延长并不会影响原定于2017年底开通的港澳珠大桥主体工程的完工,届时南连接线工程也将按照计划与港珠澳大桥同时完成。
延期原因
直径17.6m盾构始发
目前,北连接线的海底隧道正在进行掘进。这条隧道将穿越香港所有地质层,从较硬的花岗岩到较软的次固结海相沉积岩。
由于这是香港首次使用直径超过14m的超大直径盾构进行海底隧道的掘进施工,因此对困难地层的预计不够充分,盾构机在施工中遭遇了比预期中硬度更高的岩石,导致掘进速度降低,刀具磨损加剧。
17.6m的盾构机刀盘更换为14m直径的刀盘
同时,海底隧道的深度达50m,水压达5bar,盾构机将穿越从透水性强的沉积砂砾层到透水性弱的粘土变质沉积岩,超高水压也带来了较大的隧道掘进与盾构维护难度,只有经过特殊培训的工人才有能力参与到盾构的维护换到作业中,因此,也造成了施工进度的落后。
加压维护人员运输仓
技术亮点
该工程使用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盾构机进行掘进,吸引了全球的无数关注,此外,还配备了许多为此工程专门开发的新技术与新系统:内置于刀盘内的传感系统,前端可以选装各种设备机械蛇型臂以及专用的换刀机器人等。
建设时间表
2009.6.12
赤鱲角分区计划大纲公布。
2009.8.21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道路工程提案公布。
2011.11
工程展开详细设计,对比了沉管法与盾构法,考虑到对海下公用设施、海上交通与海洋生态的影响,最终采用盾构法隧道方案。
2013.6.22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南面连接路高架道路段开工。
2013.8.5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北面连接路海底隧道段开工。
2014.7.21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北面连接路收费广场及相关工程开工。
2014.12
北段出入口填海工程基本完成。
2015.6
直径 17.6m盾构机始发。
2015.11
北部出入口段隧道挖掘完成,盾构机进入填海段南端风井,更换 为14m 的盾构机继续掘进余下部分。
2016.12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北面连接路海底隧道段施工宣布延期。
2017.12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南段完成建设,与港珠澳大桥同时开通。
2018.12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北段完成建设。